欢迎访问北京城市网  今天是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乙类乙管后学生如何重返校园?

窦桂梅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窦桂梅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商红领委员 供图/受访者商红领委员 供图/受访者王海霞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王斌王海霞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王斌麦峰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麦峰委员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将正常开学,这也是“乙类乙管”后学生们首次重返校园。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李奕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表示,防控政策调整到新阶段之后,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这种变化和挑战不仅仅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还包括要思考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给予学生们更充分的教育供给。

春季开学,学生们需要重新适应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构建学习秩序……为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更好融入校园生活,在这个宝贵的寒假期间,家长和学校要做哪些准备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准备?连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

如何把好习惯“捡回来”?

家长多与孩子互动 学校也有特别设计

“居家连着寒假,不少学生的好习惯丢了。”市政协委员、海淀区中关村一小党委书记、科学城分校校长商红领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说,线上学习对学生的专注力是严峻的考验,孩子更容易“溜号儿”,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加之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眼睛,一节课的时间限制在25分钟,课堂互动频次比较少,留给学生深度表达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更重要的是,线上课堂互动往往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研讨的时间几乎没有,这种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入探讨、深度思考。

商红领建议,家长们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要着重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对问题持续探讨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假期结束后更好地回归校园。商红领委员列举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小妙招。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寒假时间,多和孩子开展一些亲子互动活动。“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一本书,低年级可以一起读绘本,让孩子结合书中内容给家长复述,围绕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倾听与对话,不能自说自话。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持续探讨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商红领表示,家长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互动,大家一起玩游戏、做手工、读书学习等。在互动过程中,家长不要游离在外,而是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适当给予引导,这将有助于春季开学后孩子更好融入校园生活。此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提升专注力。“比如打扫地面,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注意力不集中,扫了半天也扫不干净,那就要进行引导了,培养孩子专心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商红领说。

除了给家长支招,一些学校在这个寒假还做了特别设计。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给北青报记者展示了一张《居家好习惯评价表》,放假前已经发给了学生。窦桂梅说,此前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习惯了独处、习惯了自己上网学习、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从心里觉得自己不能被约束。如果再这样度过一个寒假,老师们最担心的就是在新学期,学生的好习惯丢了。设计这份《居家好习惯评价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自觉恢复或者再养成良好习惯。评价项目既设计了早睡早起、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坚持锻炼等共性评价项目,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设置个性项目。最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同学之间互评的结果计算积分,并排出一个寒假积分榜。

如何消除校园“陌生感”?

“兔子墙”拉近距离 “微家访”增进感情

部分教育界别委员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为迎接学生们“重返校园”,学校在环境布置上也做了特别的设计,营造出温馨的感觉。

“开学第一天,我们将在校门口摆放五彩气球门,迎接同学们回家。同时,今年是兔年,我们还定制了兔子的模型,同学们可以每人领到一个,随意涂色,还能在兔子的肚子上写下自己的心愿。之后将写有各自心愿、五颜六色的彩兔贴在年级楼道里,一道兔子心愿墙的风景线就形成了。”市政协委员、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麦峰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学校新学期开学的场景。麦峰表示,因为长期的线上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可能产生不愿意来上学的情绪,之所以在开学第一天想出兔子墙的主意,一方面是打消孩子的紧张感,另一方面能很快让孩子消除陌生感。

中关村一小也在校园环境上进行了一番精心布置。商红领介绍,春季开学后,把学生曾经在校园内创作的作品悬挂在楼道里、教室内,让孩子返校后能够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种“回归”的感觉,消除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

“居家上课让一部分学生习惯了独自学习,习惯了与父母、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沟通’模式。他们原本在学校建立起的集体秩序感消失了,学校与老师的信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窦桂梅说,现在的寒假是一个难得的缓冲期,学校可以在春季开学以前,提前着手重建校园秩序感。

北青报记者采访教育界别委员时发现,多所中小学校已开始策划活动,以便消除上述所谓的“陌生感”。比如,在增强“生生互动”层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每个班级内部建立了多个学伴小组群。窦桂梅介绍,这些小群多以兴趣来划分,人数比较少,交流起来灵活性也更强。“寒假期间,我们开展了挑战阅读一本书、每周一项体育挑战、‘争当家务小能手’等活动。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减轻开学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窦桂梅说,寒假期间,学校还组织线上春晚活动,号召亲子共同参与,引导大家回归到集体环境中来。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正开展一对一的“微家访”。市政协委员、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说,老师们与家长在线交流,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问题困惑等,在拉家常中增进彼此感情。

中小学校长们还策划了一系列寒假活动,让学生们对新学期充满期待。龙樾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在寒假期间开展“集福卡”活动,让学生们“寒假热身、开学有喜”。王海霞介绍,学生们在假期里参与家庭劳动和社区志愿服务,会收到“劳动福”;坚持每日体育健身打卡,会收到“运动健康福”;坚持整本书阅读并分享阅读笔记,会收到“阅读好习惯福”;如果在其他方面“露一手”,比如过年做一道年夜饭或者剪一幅窗花,还会收到“特殊才艺福”……开学后,学生们可以用“福”卡兑换奖品。“通过让学生们完成一些小任务,获得成就感,满怀信心地开始新学期。”王海霞说。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给学生们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出了一个问题:2023年,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唤起孩子们对未来的期待,对新学期的向往。我与孩子们在校园重逢,一起为心中的小目标携手努力,开启新生活。”窦桂梅说。

内存

委员畅想“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的主题就是‘玩’,开学典礼就要‘燃’!”谈到开学第一课,多位校长委员分享了自己的设想。窦桂梅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是班级团建,同时还要开设心理课堂,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比如,举行“谁是我的守护天使”心理主题活动,学生们在这一天中主动去帮助一名同学,但并不让对方发现。放学时,让大家猜一猜谁是你的守护天使,让学生们感受到助人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高年级同学则会有“成就四喜丸子”心理主题活动,学生们把自己的小成就写在小卡片上,四位同学互相分享,并把自己的成就讲出来,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黄城根小学则在寒假之前,就已经给学生们布置了“2023新学年我想……”的“小作业”。“可以是跑得更快、想读一本书、想学一个乐器。开学第一课时,低年级的孩子将小目标画出来,高年级的孩子将小目标写出来。”麦峰指出,这也是让学生们对新学期有期待、有信心、有努力的方向。“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培养强大的内心更为重要。”

不约而同的是,多个学校都把开学第一周当成调试期,“先不要‘卷’文化课,而是要多安排图书馆、体育馆等这些孩子们喜欢且需要的场景,让他们多参与。”窦桂梅这样说。王海霞则总结了六个字“先回顾、缓起步”,要先温习、复习,小梯度向前走,帮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学校也在重点探索利用线上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混合式学习。

“线上和线下教学最大的区别和不同,就是效率把控程度不一样。线上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同时也会在对知识点掌握上暴露一些问题。”麦峰委员表示,新学期开学后,教学会新旧知识掺杂,既要学习新知识也要复习旧知识,同时还会更多地利用下午3点半以后的时间把之前的知识点捋顺,以对之前线上教学进行查遗补漏。

“实际上,我们老师的教案也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麦峰委员表示,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会召开家长会,将孩子们的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孩子们适应了学校生活后,我们准备在‘课后3点半’帮助有需求的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系统地把之前知识点捋顺。”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斌  解丽  董鑫  叶婉

学生校园疫情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